竞争加剧,国内市场陷入低价“内卷”
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,众多企业纷纷加大投资,大规模扩张产能。然而,相对于快速增长的产能,储能市场的应用规模增长相对滞后,导致市场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。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,企业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,形成内卷趋势。
从整个储能行业来看,目前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9月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/1.28亿千瓦时,较2023年底增长约86%。
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,预计2024年全年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35GW,连续三年单年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。
与此同时,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型储能政策共发布217条,涵盖补贴类、规划类、配储类、电价类、电力市场等多方面。其中国家级政策发布20项,省级政策颁布119项,地方级出台82项。这些政策助力储能盈利模式走向完善,加快市场化进程。
但另一方面,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,头部厂商规模效应已经形成。如比亚迪、亿纬锂能、瑞浦兰钧及国轩高科等企业位于第一梯队。
行业产能高速扩张,导致竞争加剧,资金缺乏和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面临生存压力,行业出现“内卷”现象,低价竞争等问题逐渐凸显。
一些原本从事电池制造、电力设备等相关领域的企业,纷纷跨界进入储能市场,凭借自身在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优势,试图在储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如传统电池企业利用其在电池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经验,拓展储能电池业务;电力设备企业则基于对电力系统的了解,涉足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。
在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储能系统及相关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。2023年2小时、4小时储能系统全年平均报价分别为1.109元/wh、0.971元/wh,同比分别下降29%、35%。
2024年以来,价格下降趋势仍在延续,如部分储能项目的中标价格已降至0.5元/wh 左右,甚至更低。价格的持续下降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储能市场的普及和应用,但也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,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和洗牌。
如何破局?
目前,储能系统中的成本中,电池为核心部分,成本占比约为50%-67%,此外是PCS,成本占比约为10-19%,BMS成本占5%-9%,EMS占比约为2%-10%,其它部件如温控、消防、汇流柜、集装箱、结构件等,占比约5%-12%。
如果说储能电池是储能中的核心,那么储能电芯则是储能电池的核心。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,储能电芯的大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,包括国内在内的电池企业目前均在布局储能大电芯。
如综上所述,还需详细方案可咨询平尚科技:13622673179-曾生。
平尚科技供应车用贴片电子元器件,如:贴片电容、贴片电阻、贴片电感、二极管、三极管,定制化产品,为您降低成本,欢迎前来咨询。